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

[Quick Take][平衡報導]Prophylaxis Hydration may not required



這篇文章還要感謝讀者提醒以及提供。前一回才說這種預防性要設計RCT似乎有違倫理難以進行,沒想到近期還真有人拿這個老問題來做RCT,還刊到了Lancet(又驚又喜)。趕緊來看看這是怎麽一回事。

這篇荷蘭人做的前瞻性研究,源自於AMACING trial。最採取Not inferiority的設計。篩選和流程節錄如下

這篇研究一開始就瞄準了風險稍高的足群,整體還算是穩定的病人,但腎臟已經爛了的就沒有在研究內 。


大致上在分組時的腎功能指數,風險評比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。但我比較好奇的是,顯影劑的暴露,和水分的給予方式。
顯影劑看得出來應該主要還是電腦斷層檢查的劑量範圍,並不是針對冠狀動脈攝影術等曝露量較大的檢查介入,其實可以預期這一群人的CIAKI Risk是偏低。至於劑型的選擇和濃度就又超過我現在可以解釋的(欸這要找個專家來)。給水的流程,跟前一篇附上加拿大的給水流程是差不多的(其實看總量還滿保守的啊。)

好了,接下來看到結果:


恩,可惜是最後並沒有就這四個不同的檢查類型去分析,而這也是昨天Review提到的問題,長期以來的研究都沒有設計到很完美的對照組,最後結論就會混在一起的。(就連這篇文章所引用的Hydration Protocol其實一開始設計出來也是給PCI使用)。

從上面這張圖給的資訊,加上上面提供的顯影劑平均使用劑量,我大概猜測一般的電腦斷層顯影劑應該佔了大多數。


這篇研究的主旨其實是想要省錢(如果我沒有會錯意的話)所以內文其實還有細部的經濟分析,這裡就不多列了(畢竟兩邊的醫療系統不同,錢就不好說了)


我的不專業小結

在我的認知裡面,台灣應該不多人只是單純為了預防性的水分給予而住院,這樣的流程對於費用的增加與節省,私以為不太大。跟這個比起來,也許病人的整體狀況會更為重要:他有沒有本錢接受預防性的輸液呢?如果給水的空間是有的,在這個證據模糊的地帶,多做一步,對於那個不想要的萬一也是合理的(還沒算可悲的防禦性醫療)。

但相對的這篇文也提供了一個模糊地帶的小救生圈,為相對低風險的病人提供一個不必多做的解釋。但可惜是這要類推到全部的顯影劑檢查可能還言之過早。官方說法就是:這一塊想要推翻,還要等待更多的研究..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